NAT
NAT是一种地址转换技术,通常在局域网接入广域网时使用。
常用的NAT有三种类型:
静态NAT
动态NAT
端口NAT
什么是NAT?
局域网通常使用私有地址组建,但私有地址不具有唯一性,所以我们不能用私有地址访问外网。
NAT是一种地址转换技术,它可以把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,从而让局域网中的主机可以访问外网。
实现NAT功能的设备称为“NAT网关”,它可以是路由器、无线路由器、服务器、防火墙等设备。
为什么要使用NAT?
私有地址任何人都能使用,不需要申请,方便了局域网用户。
私有地址不能被外网用户直接访问,对局域网中的主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。
使用NAT后,我们可以用少量公有地址为大量的局域网用户提供地址转换,节省了公有地址的使用量。
静态NAT
静态NAT实现的是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一对一的固定转换,主要用于一些关键设备,如局域网中的服务器。
静态NAT的配置:
私有地址可由局域网管理员自行规划和使用。
公有地址通常是由网络服务商提供的,他们会向相关机构申请公有地址,然后分配给局域网用户。
通常一个局域网用户能获得的公有地址数量很少,所以我们只会给最关键的局域网设备提供静态NAT。
静态NAT配置举例:
R1是局域网边界路由器,R2是外网路由器。
DNS:内网地址192.168.1.1,外网地址200.1.1.3。
Web:内网地址192.168.1.2,外网地址200.1.1.4,域名www.bsy.cn。
在R1上配置NAT,使外网主机可以访问内网服务器。
静态NAT:
完成后,外网用户用 200.1.1.3 访问内网中的DNS服务器,用 200.1.1.4 访问内网中的Web服务器。
查看NAT的转换结果:
动态NAT
动态NAT是将多个合法IP地址统一的组织起来,构成一个IP地址池,当有主机需要访问外网时,就分配一个合法IP地址与私有地址进行转换,主机用完后,就归还该地址。
动态NAT主要用于让内网中的客户端可以访问外网。
动态NAT的配置
配置举例
用地址池 200.1.1.3~200.1.1.10 对形如 192.168.1.* 格式的地址进行动态NAT转换。
R1是局域网边界路由器,R2是外网路由器。
在R1上配置NAT,使内网主机可以访问外网服务器。
配置动态NAT:
完成后,内网用户可以访问外网中的服务器,但外网不能访问内网中的主机,原因是内网用户访问外网时使用的公有地址是临时的,用完就释放了。
关于 Access List
Access List(简称ACL)是访问控制列表,它在此处的作用是指定参与NAT转换的私有地址的格式。
ACL语句用于指定一种地址格式。
“地址 通配符掩码”构成地址格式,与掩码中“0”对应的位表示精确匹配,与“1”对应的位表示任意。
如:“192.168.1.0 0.0.0.255”匹配的是所有 192.168.1.* 格式的IP地址。
如果有多种地址格式,可使用多条ACL语句,表号需相同。
如:指定地址格式为 192.168.*.* 和 10.10.10.*
access-list 1 permit 192.168.0.0 0.0.255.255
access-list 1 permit 10.10.10.0 0.0.0.255
端口多路复用技术
为了使用少量公有地址为大量局域网用户提供NAT转换,我们借用了端口号来区分局域网中主机的一次访问。
每当有局域网应用访问外网时,用“IP地址:端口号”作为它本次访问的地址,这样很多应用可共享一个公有地址。
当一个公有地址上的端口号用完了,才会使用下一个公有地址。
命令中的 overload 关键字决定是否开启端口多路复用技术。有此关键字表示开启,没有则不开启。
开启端口多路复用技术可节省公有IP地址的使用量,但会加大NAT设备的负担,影响其转发速度。
端口NAT
端口NAT又称NAPT或PAT,它是将多个内部地址映射为一个公有地址,用端口多路复用技术区分各个内部连接。
端口NAT主要用于家庭网络和一些用户很少的小型局域网,服务商会把大的地址块切割成小块,让用户只使用一个合法地址就可实现NAT映射。
家用无线路由器就自带NAPT,所以,家庭网络连接外网时可直接用无线路由器连接。
无线路由器的WAN接口地址来自于服务商的DHCP服务,内网中所有客户机都使用这个地址访问外网。
无线路由器在局域网中的使用
在局域网中使用无线路由器时,必须保证它的WAN接口有IP地址,该地址就是它下面所有客户端共享的外网地址。
如果局域网中有多个无线路由器,不同无线路由器下面的客户机IP地址可以相同。
无线路由器下面的客户机可以ping通其它网络中的主机,但反过来则ping不通。
NAPT的配置
NAPT可看做是动态NAT的特例,它不需要创建地址池,只是把内网地址映射到外网出口上即可。另外,它的端口多路复用是必须启用的。
配置举例
由于一个IP地址能承受的端口复用数量是有限的,所以NAPT只适合用户数量较少的局域网。
由于只需一个公网地址,掩码设置为30(255.255.255.252),块大小为4。
NAPT配置在R1,各用户共享s0/0/0口的IP地址。
配置NAPT:
完成后,内网用户可以访问外网中的服务器。
查看配置
综合案例
R1是局域网1的边界路由器,服务商为它提供的地址块是 200.1.1.0/24,可进行静态NAT和动态NAT转换。
R2是广域网路由器,用它代表一个复杂的广域网。
R3是局域网2的边界路由器,服务商为它提供的地址块是 200.1.2.0/24,可进行静态NAT和动态NAT转换。
配置完成后,两边局域网中的客户机都可用域名访问Web网站。
查看配置
易错点
局域网和外网属于不同“自治系统”,不能在R1和R2间配置路由协议。
局域网内部所有三层设备需配置向外的默认路由。
从一个局域网内部是看不到其它局域网内部的私有地址的,只能看到静态NAT转换的公有地址。
如果在R2的路由表中存在私有地址的表项,说明配置错误。
小结
用户数量很少时可使用NAPT,如家庭网络、小型公司网络等,不需要向服务商申请额外的公有地址,直接连接到服务商网络即可。
有对外开放的服务器时,需使用静态NAT,需向服务商申请公有地址。一般的企业、学校多使用云服务器,以避免使用静态NAT。
用户规模较大的局域网应使用动态NAT,应尽量申请较多的公有地址,以减小在边界路由器上的拥堵。
想要知道你正在使用的外网地址,可在百度搜索“IP地址”,看到的是NAT转换后的公有地址。